廖玉蕙:承認吧! 人都有未盡之處 廖玉蕙
女兒上高職的第一堂統計學課,老師開宗明義「統計學」,以學生家長的學歷作現場統計。女兒回來後生氣地轉述一位同學因為父母是文盲,面紅耳赤地舉手,窘得不得了!我雖然向女兒寬慰這也許只是老師一時的思慮不周,但也不得不承認這樣的教學的確不足取。雖說學歷的高低,沒什麼好驕傲或羞恥的,但高中的學生正值愛臉的年齡,要他們在眾目睽睽下公布父母的低學歷,也真的讓人感受極度的不舒服。法國導演楚浮的電影《四百擊》裡,描繪一位含冤被罰的學生,一步步走上不歸路的過程,對老師無心之過所引致的可能後果,有淋漓盡致的痛譴!影片最後孩子那張不知何去何從的茫然臉孔,讓人看了心痛難當!
孔子鬧離婚 世上沒完人
然而,當老師的也只是凡人,只要是人,一不小心就會犯錯,所以,如何謹慎地迴避犯錯的機會很重要,而犯錯時坦然承認並由衷致歉,也是必須的身教。我觀察到我們的教育太強調「法古今完人,養天地正氣」,去哪裡找完人?正氣又是如此抽象!上大學時,老師盛讚孔子是聖人,同學笑問:「既然是聖人,他離婚的事怎麼說?」老師的答案讓人噴飯:「連聖人都無法忍受的女人,又是一個怎樣糟糕的人!」孔子周遊列國,為國事操勞,他怠忽婚姻的經營,假設真的離婚,恐怕可怪罪之處要較太太為多,老師欲蓋彌彰,並非智舉。
我從年少時期就對教科書中大禹的行為感到生氣,為了治水,三過其門而不入,是何等冷血的父親!其實,孔子的偉大是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;大禹的重要是運用了疏導的治水方法,這兩人既有崇高的理想,又有履踐理想的方法,都是值得尊敬的人,但也可能因為過度從公,疏忽了人際的其他環節,人生本來就難以求全,實不必強作解人以「聖人」或「完人」相期。承認他們也有未盡之處,讓他們回歸凡人的角色,坦然面對失誤並檢討如何改進,才不致讓教育失焦,徒然引人反感。同樣的,老師偶而也會犯錯,承認錯誤並不可恥,可恥的是敷衍粉飾,甚至蠻悍地強辯。
老師會犯錯 道歉不丟臉
前一陣子,我發下期中考卷後,為了讓學生知道分數的評量標準及如何作答會較周延、豐富,我打算請最高分的三位同學將考卷讓其他同學傳閱、觀摩,當我徵詢高分同學舉手時,一位女生笑指身旁的男同學,我不知是她故意的捉弄,追問得了幾分,那位男同學窘得紅了臉,悻悻然說:「四十五分啦」,頓時引來哄堂大笑。我表面故作鎮靜地請他參考同學考卷改進,實則為自己粗疏的暴露學生的低分惶惑不安,一整天都心事重重。湊巧次日清晨,我和那位學生在校園不期而遇,我們相互微笑頷首,錯身而過十公尺之後,我鼓起勇氣轉身喚他,為前一天的失當舉措致歉,那位學生先是一愣,隨即笑開了臉,回說:「老師不用擔心,期末考我會更加努力,一定設法考好。」那樣的清晨,陽光溫煦,微風拂面,學生轉身大踏步走了,我佇立當地,不爭氣的紅了眼眶,為著自己沒能細心迴避錯誤,更感激學生的天真寬諒。
師不吝改進 學生幸福ㄋㄟ
陶淵明曾為他的兒子找了一位僕役,殷殷叮嚀兒子:「今遣此吏,助汝薪水之勞。此亦人子也,可善遇之。」因為疼惜自己的兒子而雇請僕役代勞,然僕役也是他父母的最愛,淵明提醒兒子要心念及此,善待他人骨肉。而每一位學生不也都是帶著父母成龍成鳳的熱切期待而來,老師如果都能秉持陶淵明將心比心的仁厚心腸,提防成為日本學者渡邊一夫所說「固執己見的機器」,一方面謹慎避免錯誤發生,一方面不吝承認並改進錯誤,以身教成全正確的教育理念,則學生幸甚矣!
(本文作者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系教授)
- Feb 27 Fri 2009 08:57
身為老師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