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大陸人說「窩心」 小心挨白眼 聯合報╱記者鄭惠元/台北報導】 2009.12.03 03:52 am
兩岸民眾交流頻繁,雙方相互往來旅遊人數日漸增加,但在溝通上,由於同一用詞,兩岸解釋大不相同,容易引起誤解。
比較容易引起誤會,是兩岸習慣用語。比如,在台灣,女性喜歡被稱為「小姐」,被叫「女士」,是尊稱;在大陸,「女士」也是尊稱,但「小姐」,則指的是在特種行業工作的女子。
「阿姨」,在台灣是年輕人對比自己年長許多,或與父母同輩女人的稱呼;但在大陸,「阿姨」這個詞可不能亂叫,指的是「家中的傭人」。
大陸習慣稱呼較親密的朋友為「親愛的」、「寶貝」,但在台灣,「親愛的」只能是男女朋友或夫妻之間,「寶貝」通常則是自己的小孩。就連「朋友」這個詞,在台灣朋友就只是朋友,但在大陸「朋友」還隱含男女朋友的意思。
除了稱謂之外,兩岸的形容詞,也有同詞不同義。
台灣說很「窩心」,指的是對方很體貼、讓人心裡感到暖意;但「窩心」在大陸則是反義,指的是「讓人感到不愉快」,很「鬧心」。
兩岸對「感冒」的解釋也不一樣。在大陸,討厭一個人,要說「我對此人不感冒」;而台灣的用法完全相反。「可愛」,在大陸帶有幼稚的意思;在台灣,可愛是非常普遍,跨年齡、跨性別的正面稱讚。
在台灣,為了表示客氣,會說請您「批評指教」,但是「批評」在大陸有清算的意思;另外,台灣人一天到晚都在「檢討」,在大陸,「檢討」是很嚴重指責的意思。
雖然兩岸說的都是國語(普通話),但隨著時代變遷,台灣與大陸的習慣用語,發展出各自不同的意涵。所以,當台灣人遇到大陸人、或大陸人碰上台灣人時,彼此能夠用心去了解「這個人究竟在說什麼」。
取自聯合報
- Dec 03 Thu 2009 20:31
兩岸流行話比一比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